华商报:中国富豪的真实素描

ManBetX体育网  https://www.bvdnaa.com   微信公众号:ManBetX体育网    
分享到:
中国富豪的真实素描

https://hsb.hsw.cn 2009年06月30日

温州老城区的街道边,老房子与名车形成鲜明对比 本版图片由马未啸 摄

温秀君,“接力中国”温州分会秘书长。中国的富二代已然登上舞台

张晓峰,宁波服装行业的带头人,从不追逐奢侈品牌

高德康,从一个小学音乐教师成为拥有10亿资产的富豪

提起“富豪”,人们会想到一个怎样的形象——是衣着光鲜、出入豪门夜宴的翩翩绅士,或是一夜暴富、花钱如流水的“土财主”,还是不露声色、为人低调的貌似“普通人”?

而这些一般人不易接触到的富豪们,又会怎么看待大众为其描摹的这一幅幅大相径庭的“标准像”?

不久前,北京一家杂志发布了一则颇为另类的“富豪调查报告”:这个以792名资产均在千万元以上的富豪为对象的调查,有别于其他的“富豪榜”——不是比谁的钱更多,而是尽可能地探其喜好和所思所想,力图勾勒出一幅所谓真实的富豪素描。

当张海律一走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,他就下意识地睁大了眼睛,四下寻找,他甚至把这种状态保持了一个月,直到从江浙一路寻访归来。

张海律是北京《香格里拉》杂志资深编辑,他想要找的是被称为“富豪”的人。

从2009年年初开始,该杂志发起了这项特殊的调查。他们准备了有近50个问题的一份问卷。

并非任何人都有“资格”回答这份只有4页纸的问卷——“门槛”是个人资产至少在千万元以上。而张海律的任务,就是走近其中的十多个,看看这些被称为“富豪”的人,除了钱多以外,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。

当然,这种一般人无法实现的近距离探访,还能间接印证一下调查问卷即将得出的种种分析结论。

“我的钱需要50个保安护送”

6月下旬。张海律在北京给本报记者讲述他的这次特殊寻访。

张海律印象最深刻的,是浙江萧山德意厨具公司老总高德康讲的一个故事。

去年,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次活动中,少先队员与企业家对话。一个小学生问高德康:“如果你有500元,会是什么感觉?”

很显然,这个小孩是以自己对财富的拥有与理解作出了设问。

高德康哈哈一笑:“现在没什么感觉啦。可和你们一样大时,一定会马上晕倒的。”

有个孩子接着问:“那你现在究竟有多少钱呢?”

高德康说:“直接说数字呢,你们也没概念。这么说吧,一辆1.5吨重的运钞车,装满百元人民币,是两亿元,需要10个保安护送。我现在需要50个保安。”

高德康现在兼任着萧山青年商会的会长。要成为青年商会的会员,年龄得在45岁以下,而个人资产必须在5000万以上。

20年前,高德康从师范学校毕业,成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。一天,一个曾经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,骑了一辆“铃木王”摩托来找高德康显摆。那是1989年,“铃木王”比现在有个“奔驰600”还牛。

高德康听说,没考上高中的这小子去倒柴油,一年能挣5万。就这么着,月收入只有100多元的高德康被拉出了学校,倒柴油、卖液化气,最后做煤气灶,从零售到批发,最后做起了自己品牌的生产,有了10亿元资产。

但高德康目前还是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积累。

张海律在萧山遇到的出租车司机都说:“我们这儿的老百姓从不仇富,富豪其实都是在辛苦赚钱,大家都很佩服。”

热衷于山寨手机的富豪

与高德康相比,张海律结识的另一位富豪张晓峰,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服装设计系,现任宁波服装协会秘书长。

他一身休闲打扮,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富豪。在宁波这个中国服装之都里,张晓峰做过“杉杉”、“太平鸟”等多家企业的高管,还一度在宁波工程学院做过服装设计系的系主任。现在,他是一家户外用品品牌的老板。

提起种种奢侈品,张晓峰有些“不屑一顾”。在张海律看来,不是他不懂,而是他不喜欢、不追逐。

这种情况在江浙一带从事纺织业的富豪身上,就更常见了。“很多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老大,他们自然很清楚一块布的成本值多少钱,甚至很多就是出口欧洲奢侈品的布料。”

张晓峰的随性,体现在生活细节中。他从不穿西装,结婚时也没穿。他的办公室也很奇特,“总办”敞开在外,像个前台,反倒是其他员工进了原属于老板的房间。

他甚至用着一部双卡双待超大屏幕的山寨手机,“因为实用”。

面对张海律的疑问,张晓峰说:“我不是买不起(奢侈品),是实在不喜欢。”

车里摆着奥特曼玩偶的富二代

高德康、张晓峰这些富豪的日常生活,除了企业的事情以外,就是到商会成员常常聚会的咖啡馆聊聊。有时他们会把郎咸平这样的经济学家请来讲讲课,有时也会集体学习一下新的法律条文,比如新的劳动合同法。

在张海律眼里,这里大多数的富豪似乎还不太会去享受,也不太刻意追求享受,平常的娱乐就是来几局“拱猪”。至于吃饭,很简单。张海律回北京,同事们都问他:“采访富豪天天都跟着吃大餐吧?”张海律老实回答,近一个月时间,只有一次在外“吃请”,大多都是路边小店。

这或许是大多数富豪的常态。

张海律还遇到了几位80后富豪:出生于1983年的温秀君,是“接力中国”温州分会的秘书长,他的车里甚至还摆着奥特曼。

80后富二代一部分在父辈企业等待接班,另一部分已经在父辈的支持中自行创业。这种创业属于“高起点”,继承了父辈的勤奋,而且敢于向不熟悉的新科技、新产业投资。当然他们也更敢花钱,80后开“保时捷”在江浙街头并不罕见。

张海律走访江浙时,恰恰爆出了不少关于富豪的“负面报道”:杭州富少“70码”飙车事件、“萧山‘宝马’撞一家三口”……

说起这些事,高德康们认为,这是刚刚尝到甜头的“小富”制造的恶劣形象,表面上看是炫耀优越感、内心抑制不住傲气,实则是心虚所致。

“为啥买悍马?”

“钱多不知该咋花”

专家:富豪的观念需更新

卢晓博士现就职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,他是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(ESSEC)时尚与奢侈品品牌管理博士。卢晓主持了此次《实业家看理想生活》调查的问卷设计及分析研究。6月下旬,本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他。

记者:有数据显示,大约80%的国际顶尖奢侈品品牌目前已进入中国,不仅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开了授权店,而且逐步扩展到了一些中小城市。由此可以印证中国的“富豪”越来越多了吗?

卢晓: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,新富阶层迅速形成,刺激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。有些消费者是通过购买奢侈品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身份,缺乏对品牌文化的理解。

目前,中国大约有1.95亿人属于中高端收入家庭。家庭年收入超过100万人民币的,有500万户,这是富有家庭;50万元收入的,有4000万户,叫做富裕家庭;还有超过10万元年收入的,大约1.5亿户,叫做中产家庭。

我们曾做过一个统计,在样本人群中,64%认为拥有奢侈品代表成功,只有1%认为奢侈品代表浅薄。

记者:作为奢侈品品牌管理专家,你平时接触的“富豪”是怎样的人?

卢晓:我接触到的富豪似乎大都属于“隐富”。比如我在法国认识了江苏的一个女富豪,花巨资在法国修整一座很有名的古城堡——香波堡(chambord)。还有一个海南的地产老板,在法国买酒庄、酒窖。他们的财产也不比王石、潘石屹他们少,但很低调。

这次的调查样本中,有些人的企业一年营业额也有几个亿,也有名表、名车,但没把自己当富豪,还在踏实地经营着企业。

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富豪,比如我了解到的太原的一个煤老板,问他:为什么买“悍马”啊?答曰:“钱多得不知怎么花。”这说明有些富豪的观念与其财富的积累还不相称,需要引导、更新。

受访800富豪中鲜见陕西富豪身影

面临金融危机,人们却越发关注起富豪来了。

有份财富报告说,中国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。

招商银行和贝恩咨询公司联合发布《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》,声称“中国30万千万富翁坐拥8.8万亿财富”。

而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预计,到2015年,中国将拥有400多万个年收入超过25万元的富裕家庭,“其中,30%生活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城市中”,而北京、广东、上海三地千万富豪占全国数量的48%。

富豪,真是个受人关注的群体。在某种程度上,“他”动辄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,诸如“暴富”、“炫富”、“仇富”之类的字眼,时常与“他”一起出现在热议中,但说实话,公众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。

“从心里觉得他们土气,除了钱什么也没有”

在《实业家看理想生活》调查报告出台之前,以“高端人士”为主要阅读人群的《香格里拉》杂志,也对所谓什么是“高端人士”、富豪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不很清楚。

长期关注高端生活消费领域变化的杂志出版人陈若云发现,一方面,新兴的富裕阶层支撑了大量的奢侈品、名车、名表的消费,而另一方面,却很少有某个品牌或是坊间舆论,正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。

话再说得透彻一点:品牌都希望有人高价来买,但从不宣传这些新兴的富裕阶层是他们的客户,“从心里觉得他们土气。除了钱,什么也没有。”

这是个有趣的悖论。

人们并不清楚新兴的富裕阶层是怎么想的。虽说各种财富榜层出不穷,但那只是谁的钱更多,或是看谁的钱又缩水了。

陈若云和她的团队二十多名员工一起研讨设计了最初的问卷,又邀请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,从专业角度修订了问卷。

这份问卷把“你有多少钱”的问题扩展到“有了钱,意味着有了什么社会责任”等更宽泛的层面。

近千份问卷发放,最终回收的有效答卷是792份。这些答卷覆盖了除西藏、青海及港、澳、台之外的27个省、直辖市和自治区,61个城市,涉及到90家商会的理事级企业家。加入这些商会,需要相当的入门资产,比如萧山青年商会是5000万元、义乌青年企业家商会则是1亿元以上。

陈若云提醒注意:这次调查的对象不只是经济发达的京沪穗等地,也有云、贵、新、甘等西部地区,同时还涵盖了经济迅速成长的二、三线城市,如温州、绍兴、唐山、鄂尔多斯、鞍山、泸州等地。这些地方的企业家群体是颇为重要的经济和消费力量,却长时间受到忽视。

遗憾的是,这次问卷调查中,鲜见陕西富豪的身影。而即便是整个西北地区,问卷也仅有30来份(多为新疆珠宝商),占全部的5%;而东南沿海地区则占到63%——这大致与中国整体经济地域趋向相对应。

杂志执行主编丁坚认为,这不仅是个调查,而是为新富阶层提供了一次表达生活态度的平台,是一次带有“揭秘”性质的讨论,让富豪彼此之间了解,让公众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想法。

83.7%的富豪承认贫富差距过大

这是一个让人有些略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结果:83.7%的受访者认为贫富差距过大,应减小差距。

作为一个对经济生活有直接影响的阶层,富豪对贫富差距的观点与公众保持了一致,这在“仇富”似乎成为“流行”的当下,显得很扎眼。

调查发现,富豪对贫富差距的现实大多有着清醒的认识。虽然极端追逐财富的例子是存在的,但整体来看,富豪还并未忘记社会公平。

在回答“影响事业的因素”问题时,16.7%选择“社会稳定性”;在回答“理想事业应如何进步”的问题时,5.9%认为应提供更多就业机会,9.1%认为应争取更好的社会声望。

在回答“为孩子着眼,希望未来社会有哪方面改善”的问题时,选择“环境污染轻一点”的高居42.7%,其次是“法律规范更为明晰”22.9%、“贫富差距小一点”21%和“企业家社会地位更为明确”13.5%。

这似乎表明,富豪更强烈地担心将来孩子生活在不够干净的自然环境里,相比之下,担心孩子生活在冲突剧烈的社会中的程度要弱一些。

近六成富豪认为中国存在“上流社会”

不同国家、不同历史阶段出现过的可称为“上流社会”的阶层,有时代表着高尚,有时也意味着虚荣、贪婪。而中国目前是否存在一个“上流社会”?改革开放30年间形成的新富阶层,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处阶层的?

调查结果显示,这一新兴阶层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判断很是有趣:59%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“上流社会”,而且对其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:并非有了钱就能跻身“上流社会”,而是“有财有德才叫‘上流社会’”。但同时又不认为自己就属于这个阶层。

在对“上流社会”表明什么涵义的问题调查中,意味着负面指向的“虚荣”占了8.7%;偏向于外在内容的“高级社交圈”、“高贵的形象”、“对精致生活深有研究”和“高尚的礼仪规范”分别占了29%、11.2%、13.4%和14.6%;侧重于价值观层面的“更多社会责任”为23.1%。

这体现着富豪们对已然存在的阶层分化是犹疑还是踏实,也强烈地暗示着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和长远幸福的信心程度。分析表明,“上流社会”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与众不同的消费方式及品位,但是否有“德”,也就是说,是否有意愿对整个社会发挥良性影响,才更能体现这一新兴阶层的作为。

并非每个富豪都是钱多得花不完

在一般人眼里,富豪,是很有钱的人了。在调查中,65%的富豪认为自己的财产足够满足未来生活,但仍有34.9%认为“还不够”。与之对应起来看,有趣的一个数据是,并非每一个富豪都是钱多得花不完,因此一掷千金。

近800个样本中,年收入100万到500万之间的占30.5%,500万以上占23.1%,每年生活花费在50万元以上的只有23.4%,平均年消费费用仅占总收入的10%左右,大多数受访者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。更多的人把更多的钱,投入到企业再生产中。

中外“富豪偶像”名列第一位的分别是李嘉诚和比尔盖茨,受访者也深为赞同这些“偶像”的社会责任感,比如慈善捐助。但对自己的慈善捐助效果感到不透明、不太满意的达到64.2%。

声音

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

腾讯网专题评论部主编张东生:很高兴看到新富阶层对于当下中国的贫富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,83%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缩小贫富差距。剩下的问题是:能做些什么?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,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。新富阶层的唯一救赎之路,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比如把更多财富用于慈善和公益,弥合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由此带给底层的普遍不公感。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孙强 采写 ManBetX体育网(www.bvdnaa.com) 微信公众号:艾瑞深研究院



  • 根据ManBetX体育网此前发布的《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》,从1980年至2015年底,全国高校累计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(含软件捐赠)总额为750多亿。

  • 人民日报:清华大学凭借84位亿万富豪校友,夺下大学排行榜“造富”冠军

    日前,ManBetX体育网大学排行榜正式出炉,其中最受关注、也最惹争议的是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“亿万富豪”一栏:84名亿万富豪校友、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,2012年清华大学超越北京大学,成为最会“造富”的学校。

  • 人民日报:中国校庆豪捐背后:学生对母校情感复杂多样

    随着时间推移,校友的捐赠金额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。据ManBetX体育网数据统计,仅一年间,北京大学的校友捐款总额就增加了9.25亿元人民币。不仅如此,个人校庆捐款金额也屡创新高。步步高董事长曾在2006年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2.35亿元人民币。

  • 中央电视台:蔡言厚教授揭秘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

    一年一度高考落下帷幕,最新高考状元即将出炉。面对媒体的追捧和社会期待,这个特殊的群体该如何走上成才之路?5月14日,ManBetX体育网发布最新《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,通过对恢复高考30多年来1100多名“高考状元”的研究分析显示:“状元”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,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。“高考状元”不杰出的结论立即引起社会的热议。新闻会客厅今日邀请《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课题组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做客演播室

  • 中央电视台《新闻1+1》:高考状元:成功可以“复印“?

      央视《新闻1+1》6月26日播出《高考状元:成功可以“复印”?》,主要内容为:四川自贡考生林浩然在网上被传为高考状元,一时间,当地媒体纷纷采访其家人学校,探求其成功经验。